400 128 8888
生物刺激素的发展动向与其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来源: | 作者:郑宏啟 | 发布时间: 2018-08-10 | 1430 次浏览 | 分享到:

  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在过去的三年中在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传播。“生物刺激素”这个词在1974年首次出现。但是只有到了2010年左右才得到企业和科学界的一个广泛重视。2012年之后,在世界各地生产的生物刺激素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可是无论在那个国家,生物刺激素的定义仍然在演变中。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给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管理办法。欧盟不同的成员国之间对此类产品有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因为管理办法的迟滞,严重影响到生物刺激素的发展。所以最近2-3年以来,他们也在加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条例的步伐。

生物刺激素的定义:植物生物刺激素来源于自然的物质或微生物,它可用于植物,种子或土壤和其他任何物质上刺激植物的自然生理过程从而有利于营养吸收效率和/或对胁迫的耐性。

  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包含有下面这些类别的产品:腐殖酸类;复合有机物;有益元素,矿物质,海藻提取物,甲壳素和壳寡糖,蛋白质和氨基酸,抗蒸腾剂,微生物产品。

  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也不是一个基因突变似的产品类型。其中有些产品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例如海藻类产品,腐殖酸类产品。即便在中国市场也不是一个崭新的产品。可是这个称呼对于广大的农民和零售商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

  为什么生物刺激素在最近几年内有了如此迅猛的发展呢?这个还是和全世界经济和农业的大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虽然全球的农业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加两大因素所带来的压力。但是不可否认,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农产品供应都是处于一个非常发达的水平。集约化种植和病虫草害防治所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农药和肥料,都得到了充分的供应。这两个大的生产限制因素被基本上解决之后,一些原本比较次要的问题就上升为主要矛盾。直到现在,我们国家植保界的科研活动大多数都是针对病虫草害等生物胁迫,生理性病害(非生物胁迫)则几乎没有人重视。这一点在论文题目上也是有所表现。肥料营养和植物病害关系的研究就更是几乎没有什么开展。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农药肥料的大量使用就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各种表现形式的土壤退化,各类气象灾害(非生物胁迫)也发生的更为频繁。同时由于大量无节制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市场就迫切需要一类新的产品来解决这类问题。于是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产品开始进入了生产和实用阶段。

  最近几年,生物刺激素在欧洲发展的很快。这个是欧洲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欧洲在80-90年代,肥料的使用达到了顶峰,农产品的供应也达到了丰富的水平,同时农业上在田间使用的农药和肥料所造成的污染也开始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甚至形成了全社会的讨论,与目前国内的形势非常相似。90年代之后,欧盟采用新的政策引导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有机农业面积已接近全部耕地面积的10%。因此,具有环保,有机特征的产品就进入了需求量大增的阶段。欧盟各国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品。其中有些被称为“植物强壮剂”。但是因为欧盟没有相应的统一的管理法规,是属于各个国家自己负责管理的产品。目前欧盟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归属于不同的管理范畴。在市场中已经开始显现出了一些不协调的音符。欧盟特别需要一个在欧洲内统一的管理规定。目前虽然法规还没有成型,但是其名称已经得到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认可。

   生物刺激素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提高植物(农作物)对胁迫的抗性。其中包括对病虫草害(生物胁迫)和气象灾害(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耐性)有明显的改善。这一点在田间试验时,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生物刺激素通过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使作物生长得到增强(刺激效果)。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高。

  设施园艺就是抵抗非正常农业环境的一个措施。温室(包括日光大棚)可以使冷温带地区能够在冬季条件下生产果树和蔬菜等农作物。但是,低温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产障碍。如果有光照不足(因雾霾,阴雪天气而产生)同时发生,则必然会对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中国因为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严重不足,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日光温室是中国农民的发明,可以解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和果树供应等问题。但是就是由于低温和寡照等障碍,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收到很大的影响。在过去几年的黄瓜和樱桃等作物上的试验证明生物刺激素可以很有效缓解这类问题。

黄瓜是北方日光大棚中冬季生产的一个主要作物。在2015年相对温和的冬季,使用生物刺激素处理过的植株株高,平均节间长度,叶绿素含量等可以增加10%左右,叶面积增加50%。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这两项指标高才能确保植株在低温寡照等胁迫条件下的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