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128 8888
中国生物刺激素的现状与联想
来源: | 作者:郑宏啟 | 发布时间: 2018-09-06 | 3862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2011年开始关注生物刺激素到今天已经有6年的光景了.早年的时候在北京西山和褚专家一起爬山,以便学习和了解生物刺激素的定义,发展方向和对中国肥料企业的影响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在这短短的六年间,国内的企业和媒体从不理解的阶段已经走到了大量生产出不同品牌的阶段. 生物刺激素从时尚的新概念已经成熟为广泛的应用了.从中可以体会到现在中国企业接受能力之强大. 与此同时,管理部门也开始接受概念并且为更好的管理开始做准备工作了.总之,中国的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真的在市场上开始进入竞争阶段了.

    因为自己经营的产品从农药转到了肥料,加上机缘巧合我们从欧洲引入的产品都是属于生物刺激素类.特别是俄罗斯生产的阿尔比特,生厂商在自己的网站上宣传这个产品是一种生物刺激素biostimulant. 因此而得知这个词汇和定义. 在工作实践中也观察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虽然生物刺激素的定义不是农药和肥料,但是生物刺激素在田间生产时所表现出的效果确实是农药和肥料的功能效果. 众所周知,产量和品质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目的. 无论肥料,农药还是生物刺激素的应用目的都是要使农业生产达到产量和品质的极大提高.

    欧洲人为了市场开发的便利性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套用一个外来词汇biostimulant, 最终形成了一个影响到全球的新概念.或许过去两年间生物刺激素在欧洲的发展遇到了一些自己也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表现出动力缺乏的现象.所以在欧洲连续召开了两次的生物刺激素世界大会也将在201711月落户到美国迈阿密召开. 一来北美的生物刺激素生产厂商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二来北美的农业也需要类似的产品来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第三,世界上的同行业希望看看北美地区是如何管理,推广生物刺激素的产品的.

    北美市场虽然没有生物刺激素的概念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但是相关的科学研究也并不是白板一张.很显然,虽然生物刺激素这个名字是美国教授的启用,但是整体来讲美国的科技界确把生物刺激素带入了另外一个方向. 因为美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加上他们的实验科学的特色使当地的科学家必然把其中的活性物质归入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门下. 数种新型的激素类物质已然在美国得到植物生理学家的认可. 中国是一个以经验科学为其伟大历史的国家. 同时因为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目前的属性和地位仍然在一个经验科学的范围内,所以这个概念在过去2-3年内在中国得到非常迅速的普及.NEWAG公司的下一届生物刺激素大会也许应该到中国来呢. 目前中国已经成了很多生物刺激素的生产企业竞相开发的一个巨大市场. 其中不仅仅是海外的生产企业,当然也有很多本土的优秀厂商. 现在在中国市场上,新概念和新产品在不断的涌现.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种仍然模糊的概念非常适合中国厂商的水平和中国民众的心理接受能力.

    生物刺激素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长年使用农药和肥料争取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好好重视长期利益-关注土壤状况所必然的后果. 土壤退化的问题在中国正在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是大众必然的反应.在欧洲市场上这种关注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也在促进生物刺激素的发展.

    这几年间在世界上,生物刺激素曾经是时尚名词,也就是说生物刺激素的概念是很新的. 但是在欧洲作为一个新概念,尽管生物刺激素仅仅是一个对一些老产品类别重新分类的过程,那生物刺激素也必然要在密集如林的欧洲各种法规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目前的解决方法就是归属于肥料管理法中. 其中的经济因素占了相当大的影响. 因为生物刺激素划到肥料管理范畴内,对于生产厂商来讲是一条最经济的捷径.那么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生物刺激素和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的某些特征就不能被过度宣传.甚至有些产品的性状特征就不能被明示于公众.

     即便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归属到肥料类别中,但他们也确实不能被称为肥料. 因为他们不具备肥料类产品所能提供给植物的营养水平.尽管其中很多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中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经典的肥料成分), 但是其含量水平不能和肥料中的相比较. 因为肥料中的经典成分就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植物营养元素. 生物刺激素从其本身营养元素的含量和田间生产中的实际用量上来讲不能算肥料. 但是如果从广义植物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些生物刺激素都是植物生存所必需的.因此简单的植物营养元素或许不足够反映实际情况.那么植物营养成分能否包含所有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和物质呢? 而这个广义的植物营养成分也应该是肥料定义的基础, 因此也是肥料管理法规中必须要照顾到的地方.简单的从植物营养元素的角度来研究和管理肥料产品似乎早已是过时了.有幸的是中国肥料管理体制在很早的时候就关注到了这些问题.而且并没有把这些非经典的肥料产品划在肥料管理范围之外. 目前欧洲各国身受其扰的管理问题在中国并没有发生. 当然在中国,肥料中有些产品类别的管理体系调整也是事实,但是当年的调整是否合适还是应该重新慎重审核一次.

    在商言商,企业必然要追求利润.但是利用生物刺激素来混淆概念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生物刺激素类产品能够改善肥料的利用率,但是不能算作是传统肥料产品.传统肥料企业的出路应该是在施肥方式和市场服务上下功夫. 而不是利用混配产品来混淆视听. 因为中国农业的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受教育程度最低,个人身份定位没有得到认可的企业家. 企业运作的特点都在千千万万个体农户的日常工作之中有着具体的表现. 如果其中的一些个体体量足够大,那么就很容易就会被认为是企业家.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运作更能符合企业运作规律,自然他们赢利的机会也是非常明显的. 相反,很多小微的个体农户没有途径能够得到足够的他们应该具备的知识.因此, 新概念和新产品来讲常常是一个十分诱人的雷区. 同时也说明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推广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传统的农药和肥料.  

    宣传和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 前不久在西安的一次会议上, 肥料专家白由路宣布一本关于生物刺激素的专著将在今年问世. 其中的科学内容必然会揭开很多市场上的迷惑.

 

简单的肥料使用技术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接触生物刺激素的六年来,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 慢慢地有能力开始思考问题了. 前几年的工作只能是翻译欧洲的信息推荐给国内的朋友们,后来就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欧洲要发展生物刺激素.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生物刺激素定义下的产品并不是一夜之后冒出来的,其中有些产品在市场上也存在很多年了。不同的国家都有些研究和应用,而且各个国家的管理条例也不尽相同。 这一点在欧洲特别突出,甚至成为了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其中的经济因素十分突出,所有欧洲在生物刺激素的概念推广上起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近几年,无论是中国的管理机构和平民百姓都开始挑剔农产品中农残超标的问题. 中国农科院食品所的戴晓峰所长有过很好的解释.这种问题和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密切联系的.当人均经济水平达到5000美金时,社会上必然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当收入水平超过10000美金时,人们的关注重点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 因为农残问题突出了,所以政府就提出了农药和肥料零增长的目标.

   在推广生物刺激素时,常常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就是农民为何要多用农药和肥料. 其原因或许有多个. 其一,这些农户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来源的渠道稀少.所以只能在他们所能接触到的范围内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 因此,各个公司的营销人员和零售商就成为了向农民传播知识的主要途径. 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利益,很多知识必然被主观地戴上了指向性的偏差. 所以这些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继续提高就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认知.但是谈到肥料,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农民也不会多用.而他们在自己的认知和旁人的推荐下,尝试的结果也一定要和最后的经济效益挂钩.

   那为什么农民一直在增加肥料的用量? 首先必须要肯定的是农户增加肥料用量也是他们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因为只有增加肥料的使用频率和用量,他们的田中才能维持高产水平.所以逐步增加肥料的用量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至于原因,土壤的退化也可能是造成肥料用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土壤酸化,pH 值下降,造成肥料的利用率也随之下降。如果农民田间的农作物需要达到同样的水平,理论上讲必须增大施肥量才能弥补因肥料利用率的下降而是作物不能获取足够的养分。同时过量施用的肥料则会进一步加剧土壤的退化。美国农民在冬季时必然要做土壤检测.酸碱度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是必须要检测的结果.在春季生产开始时,就要根据监测结果来确定石灰和肥料的使用量.

   田地的属性问题造成了中国农民决策的短期性.如果知识不够,而且决策的短期性,必然形成某些短视行为的特点.另外一个原因,全民都处于一种短期致富的癫狂心态.自然农业耕作也不例外. 耕种土地者也希望迅速致富,那么对土壤的索取必然要大于保养.而且这些索取被希望在短期内完成. 农村中土地租赁时有考虑几年之后这些土地的理化状况吗? 酸碱度, 电离指数和养分含量这些指标,我们知道多少呢? 所有这些现实中的问题都会影响到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的诞生,推广和应用. 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在一定水平上可以缓解土壤和环境中的某些限制生产的胁迫因素. 虽然不能期望我们在短期内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去了解和研究现在生产环境.因为我们只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在这种环境中如何推广生物刺激素类产品.

    农民要增收,企业要增效,政府需要药肥零增长.在这个大的环境下,生物刺激素必然成为其中的一条出路.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出路.美国在近些年施肥模式的改变也是我们大家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例如美国高产玉米在栽培实践中, 不仅仅有播种前用于种子处理的肥料(Seed treatment fertilizer), 小苗出土前施用于玉米种子上部的促苗生长的肥料(POP-UP fertilizer), 还有施用在土壤中种子的侧下方的针对玉米根系的种根肥(Starter fertilizer)。如果把播种前普遍撒施的肥料也算上的话,那么仅仅是在玉米出苗前就已经有四种完全不同的施肥模式了。 在整个栽培管理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土壤分析和组织分析,检测得结果被用来确定土壤处理和后期叶面喷雾的肥料种类和用量。令人侧目的是普通的食糖也作为一种生物刺激素来分次施用到田间。产量的增加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下一步就是要比较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施肥体系的具体用量和肥料利用率。空谈一些数字,恐怕仅仅是对初级入门者有点诱人的作用而已。小院教学和校园教学的区别在于培养学生的目的和手段。掌握生产实践是高质量教学的必需基础。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土壤学权威李比希不仅仅有木桶理论,还有养分归还学说。简而言之,维持农作物产量必须要维持所有营养元素的足够供应。一块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不能使其在不同年份间有下降的现象。否则产量水平不保。换句话说,从一块土地索取(移出)了一些营养元素,那么在下一个生长季来临之前,还必须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大中微量元素如此,有机质如此,甚至微生物种群的变化也是需要引导和控制的。当然,解决土壤的问题也可以换个思路,就是使农业生产脱离土壤支撑,改为水培模式. 这种逃避的思路-即无土栽培即便是在国外也仅仅是用于蔬菜的生产(荷兰)和土壤稀少的国家(以色列?). 更广泛的做法还是经营土壤或改良土壤. 大宗作物如粮食因为生产成本的原因,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采用无土法做生产实践. 因此目前中国的农业也必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土壤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退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反过来如果土壤需要改良也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期间,生物刺激素通过调整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可以改善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从而能够部分解决上述因土壤而产生的问题. 因此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也就有了其生存的空间. 如果没有土壤退化,环境恶化的问题.生物刺激素的市场或许也就不存在了.

   和农药与肥料一样, 生物刺激素是一个产品大分类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可以按照其生产资料的来源分为多种品类.例如,最常见的水解蛋白和氨基酸类,腐殖酸类,植物提取物(其中以海藻提取物最为突出),和微生物菌剂等. 那么在这些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物中,有哪些属于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或营养物质呢?至今,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还有相当多的未知数.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现今的农业生产环境中,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从而改善了植物体内某些生理生化过程,最终能够表现出对胁迫逆境的抗性,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和对肥料利用率的提升.

   植物也有非常明显的补偿作用.缺少营养元素和营养物质时,植物也仍能维持其生存.只是植物达不到基因型所具有的优势. 一旦超出了某种程度,植物因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或营养物质时,植物的补偿或进化就会因此而开始. 如果这种缺少的程度继续恶化时,植物就会表现缺素症和极致情况中的死亡. 然而在植物遇到极致情况发生之前的一些程度时,植物本身就是把短期性的补偿转为长期性的进化.从而最终导致基因的变化.所以植物对营养元素或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和相应的生理生化过程都是一个渐变的反应过程. 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也只能是起到短期的补偿效果. 长期而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更需要一个稳定而且健康的土壤环境作为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基础或支撑.

 

生物刺激素类和疑似生物刺激素类新产品的推出

   大多数的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不是新近开发出来的产品。 虽然还有很多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的成分和作用机理,但是其中一些产品的有效成分也算是十分明确的。可是生物刺激素的魅力和难点就在于自然界天然地把这些有效成分混合在一起,就 出现了一些目前理论无法解释清楚的现象。这一点与中药的使用有些类似。但是中草药的使用是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人为地调配使用。尽管有些成分和原理说不清楚,但是使用的技术和剂量还是可以互相交流和掌握的。基本上是一种成熟的技术。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有些成分功能已经很清楚了,而且也已经被市场开发的很透彻了。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好解释的现象和成分。如果一旦混入植物生长调节剂,则产品的表现更为复杂。如果没有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则生产厂商不会公开申明其内含物的种类和剂量。同时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则普通民众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

   大家都知道: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叶面肥的不二法宝,这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用量自然也就是部分厂商的秘诀。据说,很多小微型肥料厂都是靠这类技术而存活。无论如何,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其一定的科学道理。首先他们针对的靶标都是作物,并不可能因为根据政府法令而区分为农药和肥料。此处农药是指那些可以灭杀或控制有害生物的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那些人工合成的具有能够达到某些激素作用的化学合成品,而肥料则是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成分。从广义的植物营养学来说,肥料和植物激素都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反而农药则不是一个必需品。因为篇幅的原因,肥料,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就不需要在此赘述。天然激素比较难获取,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则能够依靠工业化而较为经济的获得。因此植物生长调节剂则通常在市场上比较常见而且用量和用途都比较广泛。所以可以这样认为,肥料(特别是微量元素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已经是被市场所接受的一类产品。他们的缺点就是化学合成的单品常常会夹带一些副作用。虽然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带来的副作用,可以用良好掌握的实用技术和正确的用量所避免。因为使用的时机和剂量也需要相当深的技术水平才能掌握,所以在市场上绝对不缺少因利用对植调剂使用技术所掌握的独家秘籍而发财的。往往,这些大侠都偏居一隅。他们并不愿意公开这些秘籍。毕竟靠这些自己琢磨来的技术能够很好地养家糊口呢。如果把经营的范围在扩大一点,前面提到的那些肥料厂推出的产品也是属于同类的行为。因为肥料和植调剂产品低廉的价格使其相互间的配伍有了如同中药般辉煌的可能性。其次这类产品往往在生产实践中也能满足生产上的一些需求。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农户或营销人员都愿意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效果。肥料因为吸收利用需要时间较长,同时特征性并不十分突出. 相反很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植物形状上起作用,而且短时间内表现出一定的效果。当这些效果恰好是民众所希望的农产品特征时,这样的产品易于被农民和零售商所接受就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了。

   目前市场上肥料价格虽然有波动,但是基本上还是按养分含量来销售。生物刺激素的销售则应该是以功能效果为产品评价标准。因此似乎肥料混配生物刺激素等同于微量元素+植调剂一样的道理。大型肥料厂原本是不屑于做这些小产品的,但是绝对不能说这些产品没有存在的价值。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和概念的兴起给了大型厂商新的希望。他们开始经营这类产品。初期,他们只能靠吞并企业来获取产品,或者购买营销权。还有些厂商开始将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复配于传统肥料中。但是后期的营销和开发还需要做很多的功课。每一种作物都有其独特的发育模式和生理特点。因此施肥模式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都具有其独有的特点。简单的混配产品要想满足众多不同的需求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 就是因为这类产品的长尾特性,所以生物刺激素就不一定适合大型厂商来做。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欧洲生物刺激素生产企业联盟完全是小型肥料厂商占据主流。 因为市场和生产设备等原因,有细分市场针对性地设计和生产产品对于小公司来讲则有其特有的便利条件。那些超大型的肥料厂如果希望经营这类产品,就必须有专门的队伍和设备。或许成立子公司也未尝不是一种最佳选择。   

土壤退化所形成的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的市场热点

    土壤学权威李比希不仅仅有木桶理论,还有养分归还学说。简而言之,维持农作物产量必须要维持所有营养元素的足够供应。一块土壤的养分元素含量不能使其在不同年份间有下降的现象。否则产量水平不保。换句话说,从一块土地索取(移出)了一些营养元素,那么在下一个生长季来临之前,还必须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大中微量元素如此,有机质如此,甚至微生物种群的变化也是需要引导和控制的。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农民一直在增加肥料的用量。土壤的退化也是造成肥料用量增加的原因。土壤酸化,pH 值下降,造成肥料的利用率也随之下降。如果农民田间的农作物需要达到同样的水平,理论上讲必须增大施肥量才能弥补因肥料利用率的下降而是作物不能获取足够的养分。而过量的肥料则会进一步加剧土壤的退化。因此,如果继续的话,整个农田的土壤环境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对土壤的酸碱度或许必须要年年做一些调理. 美国种植玉米的农民在冬季都需要检测土壤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从而确定在播种前石灰和肥料的使用量. 日本的石村老先生在利用种植豆类作物来调整土壤中的含氮量.在生产实践中,他的这项操作也不是年年都要必须完成的.他的做法是三年两种豆,土壤中的氮也不会过量. 在某种水平上,维持平衡才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理想条件.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块农田中某种营养元素或营养物质损耗了多少,当年或在一定期限内还是必须要补充回原来的水平.否则,就可以理解为这块田的地力下降了.

   微生物不仅仅有将植物不能利用的化学态转为植物可以利用的类型, 而且有些微生物还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某些元素的含量.例如,前面提到的在豆类作物上共生的固氮菌就可以完成在土壤中积累活性氮.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些混合菌种的产品因此而大行其道了.生防菌,固氮菌和根际促生菌混合在一起,然后被施用到有问题的土壤中. 也有些产品是试图通过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条件,从而促进微生物的活性和群体数量.

    有机质,微生物和营养元素,甚至包括营养物质都是一种良好土壤所必需要具备的条件.基本上将人类大规模种植的农作物因为其产出部分被大量的移出这个生态圈,所以可以认为其实质就是对支持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一种掠夺.因此,如果计划要可持续发展农业,那么就要对作物进行研究.究竟他们从土壤中吸取什么元素和养分.人类就必须在事后或事先对土壤做补充动作. 否则长此以往,土壤的地力必然下降. 上述四种不同类型物质的一些组合就是生物刺激素. 生物刺激素能够改善土壤的环境和地力的表现.但是保持地力和解决土壤退化,提高地利仅仅依靠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是不足够的.这项工作必须是多个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  

生物刺激素对生物胁迫的缓解效果

    把一些产品重新定位还是需要勇气和技巧的. 所以欧洲生物刺激素生产企业联盟在确定生物刺激素定义的时候,为了不必要的争端和阻挠还是下了功夫的. 毕竟欧盟农药管理条例对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有了一个限制性的定义. 除此之外,欧盟委员会也曾试图对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有所管理.后者因无人响应而被动流产. 但是农药管理法规中的定义则没有修订. 现在为了能够让生物刺激素类产品能够顺利地皈依为肥料.其定义中就不能涉及到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植物上的胁迫(危害).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早已被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同时也被划归到了农药的管理范围. 因为更容易被人类所注意到的效果更多是植物体上因社使用生物刺激素而产生的那些针对病虫害的抗性,毕竟人类对这方面的胁迫还是有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因此有些生物刺激素类产品归属于农药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要重新定位这些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会涉及到工作和利益可能更加复杂, 所以生物刺激素的定义就要在那些巨人之间找到自己存活的空间. 权去年公布的欧盟肥料法修订案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毕竟政治最终还是要为经济服务.绝对不应该是倒过来的. 目前生物刺激素的定义中仅仅涉及到了与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和抗性问题. 这样的定义是一种相互关系的协调,因为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中对生物胁迫的影响是不可能因为一个人为的定义而有所改变. 在田间生产实践中, 人们也能够观察到农作物在施用生物刺激素之后对病虫害所具有的抗性表现.

 

    在生产实践中,生防菌或者微生物农药中很多菌种也属于是根际促生菌. 同时氨基寡糖素通常也是被用来防治植物病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经典的四大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之后,病害减弱或得到缓解还是经常能够在田间观察到. 对于农民们来讲,他们最直观的反应就是这个生长季少用了2-3次农药.  但是在欧洲这些现象不便于过分宣传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少用农药说明这些产品具有农药能够达到的效果.因此就可以被人们假定归类为农药.

欧洲生物刺激素的发展对中国生产企业的启示

    最近几年,来自欧洲和北美的一些生物刺激素生产厂商都在2016年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在中国的市场投入力度.这说明了生物刺激素的定义和概念在中国市场上开始被接受的事实. 同时,中国的生产厂商也开始对外营销的力度. 仅仅作为原料供应商不是最好结局. 因为那仅仅是牧童水平(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国生物刺激素厂商还是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的舞台上去. 首先就是要做到在其他地域市场上真正地攻城掠地. 因为相比肥料靠运输成本,农药靠大量的开发资金, 中国的厂商还不是这样的水平.那么生物刺激素则是最接近中国厂商水平的一次机会. 说不清楚的原理和低廉的市场准入门槛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问题的关键就是中国厂商对欧洲市场的了解程度和胆量. 至于推广方法也因为国外农药企业在中国推广多年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当年前辈对生物刺激素在欧洲的飞速发展甚为担心. 因为很可能这是对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的又一道技术壁垒.现在看来对欧洲而言究竟是一把双刃剑,还是潘多拉德盒子呢? 我个人认为,生物刺激素就像是阿拉丁的魔灯. 对中国厂商的期望是肯定的回答.

 

小结

   前不久,加入了191组织的特种肥料行业交流群. 这个微信群直至今日还是比较活跃的.每天至少是300-400条信息的参与.早期大家也确实讨论了一些生物刺激素类产品的内在因素和外在表现. 但结果都不是能够长久讨论的话题.因为产品的外在表现就是产品在田间的表现. 大家谈多了似乎感觉到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同时大家在闲聊的时候也不是能够拿出很多的试验数据来说明问题. 几年前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一位来自销售过亿的肥料生产商.在他所用的PPT内充满了对比照片,几乎没有任何的田间试验数据。不能说照片对比没有作用。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展示照片的水平,则如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厂商竞争呢。中国制造不是把中国限定为一个生产加工场。而内在因素则往往是指那些加工工艺以及内含的活性成分.这些往往是公司的核心技术.同时中国是一个经验科学的大国.对真正的试验科学的概念并不是掌握的很透彻.恰好生物刺激素还是一片科学研究的蓝海,那么对于中国厂商来讲就是最好的发展空间了。

    生物刺激素在管理体系中的定位,科学的定义到最后定型之前还会受到一些不定因素的影响。即便是生物刺激素的先锋和积极推动者的欧洲也在其内部有些不同的看法.今年3月欧盟肥料法修订草案公布后就没有什么新动作了.根据欧盟的工作日程判断在今年年底之前将会有一个决议出来.我们十分期盼其中会有明确的进步和方向展示给全球. 但是现阶段各个商家更重要的任务则是对田间使用技术的掌握。生物刺激素的定义和概念的推广在中国已经不是问题了. 最经典的海藻肥早已被农业种植户广泛地接受. 新类型的产品(其中包括疑似生物刺激素)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国家管理机构在积极地贮备相应的检测技术.制定政策的机关也开始关注这类产品的走向.一旦生物刺激素如农药和肥料般地被有效的管理归类,大家的注意力一定会转向各个产品的销售.此时国外有实力的厂商将会以他们本身强大的技术实力来争夺市场. 目前这种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那么国内的生产商和营销商还是要有一个高度的重视.

   部分生物刺激素类产品是可以当作类似于尿素般应用的产品,在多种作物上或多种地区占领市场. 一些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也有针对某些特殊需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能在小市场上兴风作浪.所以不仅仅要关注起产品特性,使用技术和田间效果.还应该注意其商业营销,技术定位和宣传手法等技巧.目前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确已开始迈入了互联网+的时代范围, 信息的传递已经非常快捷了. 但是大部分农业生产还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外围,还没有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的便捷. 中国农业技术还有很多基础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完成.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加大生物刺激素产品的宣传力度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郑宏啟

北京华丰德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10-82796844

联系邮箱: 1306468267@qq.com